找回密碼 或 安全提問
 註冊
|註冊|登錄

伊莉討論區

搜索
請尊重及感激所有版主付出和奉獻尊貴會員無限觀看附件圖片認識好友、聊天,分享生活趣事
國中流出中文3drpg按摩
遮天sone 087錦繡醫妃energy3d小璇的故mg

休閒聊天興趣交流學術文化旅遊交流飲食交流家庭事務PC GAMETV GAME
熱門線上其他線上感情感性寵物交流家族門派動漫交流貼圖分享BL/GL
音樂世界影視娛樂女性頻道潮流資訊BT下載區GB下載區下載分享短片
電腦資訊數碼產品手機交流交易廣場網站事務長篇小說體育運動時事經濟
上班一族博彩娛樂

[繁]關於我轉生變成史

[繁]關於我轉生變成史

[簡]單人房、日照一般

[繁]海賊王 航海王 11

[簡]假面騎士GOTCHARD

(4月新番)[繁]戰隊大
會員寫作專欄大學生活交流中學生活交流小學生活交流各類考試討論中國文學科學討論哲學討論
心靈小品 (短篇)好書推介及閱讀感想歷史討論宗教討論藝術交流日本文化英語學習坊留學遊學交流
神話傳說
查看: 1994|回復: 4
打印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應用科學]展示型全像術[複製鏈接]

snowwolf2828 該用戶已被刪除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09-8-15 10:29 PM|只看該作者|倒序瀏覽

雖然聲波和無線電波也能有全像術的效果,但全像術仍是廣泛地運用在三度空間光學的成像上。在光學成像中,雷射光束透過光線分離裝置分為兩束光,一束照射到研究物體後反射,另一束照射到面鏡後反射,把此同光源、高同頻性、高同調性且光束行進極為準直等良好特徵的兩束反射光束會集後的干涉結果記錄在高感光度的照像底片上,即完成了全像術記錄(曝光沖洗後的底片稱為全像片)。這些隨著物體外形、觀測角度等不同,在底片上所形成精細而敏感差異的三維立體全像片上呈現出許多干涉條紋(記錄著波動干涉的振幅和相位分布),重新用眼睛觀看全像片時,這些干涉條紋會隨著觀看者觀察角度的變換,而產生隨觀看時間立體變化的效果,仿如原物蒞臨重現。例如著名的

下載: 訪客無法瀏覽下載點,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當你在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張全像片,結果呈現出不同的表情影像。市面上的雷射貼紙和反仿冒貼紙就是利用全像術的原理製作成的。

全像術是嘉伯(Dennis Gabor, 1900-1979)在一九四八年所提出的波前重建法,它有別於一般攝影術之處在於能夠同時記錄物波的振幅與相位,而一般的攝影術只能記錄物波的振幅。

在照像時,如果沒有把物點成像到底片上,由於相位的喪失,物點相對於底片的距離也就變成未知,因此單一物點在底片上所形成的影像就變成小圓盤,整個物體的影像由於是一大堆這種小圓盤的組合,因此會變得模糊不清。而在全像術中,由於加入了同調參考波,像點相對於全像片位置的資訊被儲存在干涉條紋的橫向位移中,因此在底片記錄過程當中,光波所損失的相位並不會妨礙到像點相對於全像片位置的資訊。所以,重建的影像可以相當的清晰並且具有立體感。在闡述全像術的原理之前,必須先討論兩個基本觀念,一個是干涉,另一個則是繞射。

干涉現象

干涉現象最淺顯的例子莫過於水波干涉。假設水面是一個平面,A、B 兩點是產生圓狀波的波源,你可以想像,用兩根指尖同時並且規則地敲擊 A、B 的水面。當然,你敲擊水面的頻率要和水波傳播的速度匹配才可造成一個連續的正弦波,朝著離開波源的方向傳播。

以波源干涉圖來說明干涉現象,圖中實線圓弧代表某一瞬間波峰所在的位置,而虛線圓弧則代表波谷的位置。圖中標示 ○ 處是兩個波峰重疊處,因為是兩個波源一起作用的結果,使得水面的波峰升高為單一波源時的兩倍。另一方面,圖中標示 ● 處的波谷也下陷為單一波源時的兩倍。

隨著時間的變化,左邊的小黑點會朝著右邊的小圓圈處傳播,因此,在圖中任何 L 線上(小黑點與小圓圈所連成的線)的水面高度,是一個振幅為兩倍單一波源的波,它會隨著時間往右邊傳播。同樣地,在圖中標示 × 處是波峰與波谷相會處,由於一個波源想讓水面升高,而另一個波源想讓水面降低,兩者的力量相等,使得該處的水面靜止不動。如果把鄰近的 × 點連線,可以發現整條線上的水面隨著時間的變化都不會動。

圖中最中間的 L 線上的任何一點與兩波源都等距,而上下兩條 L 線上任一點與兩波源的距離差則是一個波長。其他的 L 線(未標示)則依此類推,也就是每跳動一條,距離差就增加一個波長。如果兩指尖敲擊水面有一點點時間差(這時就稱這二波源有固定的相位差),譬如先敲 A 點再敲 B 點,則所有的 L 和 M 線條都會往下偏移一點點,線條越靠右(左)邊偏離越多(少)。

如果兩波源的相位差一直維持固定(這時稱這兩個波源為同調),也就是兩指尖敲擊水面的時間差一直維持固定,則偏移了的 L 與 M 線條也會一直固定位置。反之,如果兩波源的相位差隨著時間變動,也就是兩指尖敲擊水面的時間差不固定,則 L 與 M 線條會隨著時間的變動晃來晃去。

假定在圖右的 P 線上測量水面的高低變化,對於同調波源,在 L 線與 P 線相會處的水面,是以單一波源所造成的振幅的兩倍高度在晃動。而在 M 線與 P 線相會處的水面,則是一直固定不動。假定只用一個波源,譬如只敲擊 A 點,則 P 線上每個地方的水面隨著時間都會做振幅相同的上下晃動。兩個波源在 P 面上造成水面晃動高度不均勻的情形,就是所謂的干涉現象。

現在,我們要把雙波源干涉圖推廣成光波干涉。由 A、B 兩個點光源發出來的光波,在空間中是球狀波(你可以想像成一大堆半徑不同的同心球,隨著時間往外擴大)而不是如水面上的圓狀波,所以,所造成的干涉圖樣會分布在整個空間中。在這個狀況下,每一條 L 線或 M 線都會由原來的雙曲線變成是個雙曲面,但是,這些雙曲面的焦點還是在 A 點和 B 點上。

光波與水波的不同處在於,光波是一種電磁波,它的能量是以電磁場的方式來表示,也就是它的能量密度是和電場振幅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在光波干涉方面,我們要把水面某處的振幅修正成空間某處的光波電場大小。

當然,在光波干涉方面,也要考慮電場的方向(稱為極化),如果由兩波源來的光波極化狀態相同,則所造成的干涉效果是最好的,也就是干涉後電場變動的幅度最大。但要如何產生同調的兩個光源呢?通常我們會把一個光源發出的光,用分光裝置(如半透光鏡片、光柵等)分成兩束光,這兩束光就相當於兩個同調光源所發出來的光。把這兩束光引導回來相會,就能確保干涉後所形成的雙曲面的穩定。

如果把圖中的 P 線往垂直於紙面的方向擴張變成一個平面,那麼,雙光波干涉所形成的雙曲面與 P 面就會交會成一些線狀圖案。最靠中間的線條(即 A、B 點連線的垂直平分面與 P 面相交線)最直,越往旁邊的則越彎。如果你把感光介質(如鹵化銀底片)放置在 P 面上,藉著光子和鹵化銀的作用(也就是所謂的曝光),可以把干涉圖案改變成底片透明度的變化。譬如在 L 處,光波電場振幅最大,也就是該處的亮度最亮,因此會造成洗好的底片在該處最黑。

反之,在 M 處因為沒有光,所以不會曝光,因此,在該處的底片會是完全透明的。由此可見,干涉形成的條紋分布是可以藉由曝光的手續改變成底片透光率的分布。藉由曝光參數的控制,可以把干涉圖案的光強度分布改變成底片振幅穿透率(就是入射光波照射這樣的底片,其透射光的振幅是入射光的振幅和這函數單純的相乘)的分布。

繞射光柵

接著,要討論一下繞射效應。如
下載: 訪客無法瀏覽下載點,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為了方便起見,我們把雙波源干涉圖的 P 面移到離兩個波源足夠遠處,這樣,在 P 面上的干涉亮紋(或者黑紋)就變成等距的平行線,其間距 d 和 P 面與波源面的距離成正比,和光波波長也成正比,而和兩波源間的距離成反比。通常,為了縮小干涉條紋的間距,在實驗上,我們會拉大兩個波源間的距離。

當光源距離 P 面足夠遠時,在 P 面上所形成的干涉圖案顯示,它因為是兩個同樣亮度的平面波所形成的干涉圖案,因此線條的亮暗是以餘弦函數的形式分布,把線條圖案用底片記錄後就成為全像光柵。如果把這光柵翻轉使其條紋垂直於紙面,然後以波長是 λ 的平面波由左方照射,那麼這光柵就會把入射平面波分成朝著三個不同方向傳播的平面波。其中一束光波是沿著原來的方向直進,另外兩束光波是以 θ 角朝著右上方及右下方對稱地前進。

在圖中,僅標示出以 θ 角朝右上方傳播的平面波,它的角度必須符合 θ = sin-1(λ卅d ),這是因為從光柵朝這個方向傳播的光線,在光柵上每跳動一個周期 d,路徑差就跳動一個波長。由於光波每跳動一個波長,它的性質是和原來一樣,因此在這方向,因等相位效應形成所謂的建設性干涉而加強。這種用折射不能解釋的光束偏轉,就是所謂的繞射。

到底光柵的周期 d 要小到多小才能讓繞射光束產生明顯的偏轉呢?舉個例子來說,對於波長 λ 是 0.0006 毫米(mm)的紅光,光柵周期 d 是 0.01 毫米,繞射光束偏轉角 θ 大概是 3.5 度左右。若要光束偏轉幾十度,則光柵的周期就必須小到 0.001 毫米左右。這裡還要說明一點,由上述的式子當中,我們知道如果入射光波的波長變長,那麼繞射波的偏折角就變大。反之,如果波長變短,則繞射波的偏折角就變小。

全像基本原理

有了干涉和繞射這兩個基本觀念後,我們就可以了解全像術的基本原理了。全像術的意思是物波的
下載: 訪客無法瀏覽下載點,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下載: 訪客無法瀏覽下載點,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也就是我們加入一個同調的參考光波和所要記錄的物波混合以產生干涉圖案,把這干涉圖案記錄下來,形成周期不均勻的全像光柵(你可以想像成一大堆周期 d 不一樣的小光柵擺在一個平面上,每一個光柵條紋的方向也不相同)。記錄完成之後,再以原參考波照射所拍好的不規則全像光柵,利用每個區域繞射光的繞射角度不同,在繞射光的方向製造出與原來物波相同的波。  

如果你的雙眼擋在繞射光行進的軌跡上,你就會接受到重建的原來物波,也就是你會看到原來三維物體的影像出現在它原來的地方,雖然這時你已經把原物移走了。圖二顯示以同調光照射待拍攝物體所散射出的物光和直接照射底片的參考光,它們都由左方照射向全像記錄底片。

同心迴光板

接下來,以同心迴光板(zone plate,以下簡稱 ZP)的方式來說明全像成像的原理。如果以一個與底片距離是 Z0 的光點所發射出的球狀波(波長是 λ),與一個正射底片的同調平面波來產生干涉圖案,那麼全像底片上記錄下來的圖案就如同心圓,這個圖案就是所謂的同心迴光板。黑白環對稱中心的位置(圓心),就是與底片距離是 Z0 的光點投影在底片上的位置。因此,與全像底片距離不同的光點會造成周期不同的同心迴光板,而且,在底片平面方向變動位置的光點,會造成在底片面上橫移的同心迴光板(
下載: 訪客無法瀏覽下載點,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

現在,我們討論一下同心迴光板(ZP)的成像性質(如圖四
下載: 訪客無法瀏覽下載點,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下載: 訪客無法瀏覽下載點,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把同心迴光板沿著任何直徑畫在圖四中。這時你可以想像 ZP 是垂直於紙面的,而其中心是在紙面上。

由左方照射的平面波,它在 ZP 上是到處都沒有相位差的。在圖中標示的實像處,由每個透明環中心來的光的相位都是相同的,因此,由各環來的波會因為干涉加強而形成亮點。實像和全像與 ZP 之間的距離剛好都是 Z0,除非照射平面波的波長在製作 ZP 與重建影像時是有所不同的。也就是重建參考波(平面波)的波長越長(短),其重建實像是越靠近(遠離)全像底片的。

我們知道,除了重建的實像(共軛物波)與直接穿透的波外,還應有重建物波(圖中標示箭頭朝右傳播的波),它所形成的虛像與實像剛好和全像底片對稱。我們要注意到,不管實像或虛像,都要由右方向左方觀測,因為三束波都是朝右方傳播。依據這個模型,如果在製作 ZP 時,是利用一大堆遠近不同、橫向位置不同的光點和一個正射平面波混合來製作,那麼就可以產生這些光點的影像(虛像),同時也可產生它們的共軛影像(實像)。

這兩組影像,由上述的 ZP 影像對稱性,可知它們對全像底片的相對位置,和我們面對鏡子時,影像與本人和鏡子的相對關係是一樣的。因為記錄全像片時,參考平面波方向與物波(球狀波)的平均方向是垂直於底片的,也就是兩者間沒有夾角,使得三束繞射光不能被有效地分離。如果要能使三束重建波能有效分離,要把參考波與物波入射到全像底片上的夾角變得足夠大,就如同我們在討論繞射光柵時一般。

現在,如果把物波與參考波在底片上的入射角度差加大,它實質上就相當於圖二。當然,你也可以用正射球狀波與斜射平面波干涉。但為了方便解釋,我們採用正射平面波與斜射球狀波干涉(相當於把有限尺寸的記錄底片往上方移動)。

由圖二B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出,當以正射平面波照射拍好的 ZP(全像片)時,共軛實像是往右下方傳播的,而重建影像(虛像)的波是往右上方傳播的。如果要使這兩束光波與直進的平面波有效地分離,在拍攝 ZP 時,記錄底片要越往上移越好。由圖四可以看出這個情況就相當於加大兩束干涉光波在記錄底片上的夾角。

彩虹全像術

上述的雷射(同調光)全像片若以白光(燈泡或陽光)來照射,則因不同波長光的繞射角度不同,會產生一系列互相錯開的影像,而使得所觀察到的影像呈現一片模糊,若要看到清楚的影像,就必須限制眼睛所能看到的波長頻帶,彩虹全像術正是為了這個目的而被提出的。  

下載: 訪客無法瀏覽下載點,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顯示彩虹全像術的拍攝與重建過程。因為物波 OB 與參考波 RB 產生干涉圖案,由全像底 H1 記錄成離軸式全像片。把拍攝好的全像片 H1 以一水平狹縫遮蓋(或把它剪出約三或四毫米高的長條來)後,再以參考波 RB 的共軛波(波形相同、傳播方向相反)照射,重建出原物的實像(IB 波產生)到記錄底片 H2 附近(底片前、後,或底片上)。這時再加入另一道同調參考波來產生干涉,形成第二張離軸式全像片 H2,這張全像片就是所謂的彩虹全像片。

以第二次參考波的共軛波來照射這全像片,會重建出原狹縫的影像,觀察者把雙眼擺在狹縫影像的位置朝全像片觀看,可以看到原物的立體影像(圖中的貓)。由於不同波長的光的繞射角度不同,白光照射所重建的狹縫(圖下)實際上是一系列互相平行的彩虹狹縫組,而限於眼睛的尺寸,所看到的波長頻帶會因此變小很多。

如果參考波與物波的夾角很大,那麼彩虹狹縫組分布的範圍就很廣,眼睛在某一種顏色的狹縫後觀看,就會看到該顏色的影像。否則,影像從上到下就會呈現不同波長的分布,最嚴重的情況則是彩虹狀的分布,當然,這是我們最不想要的情況。

展示型全像術的應用

全像術經過五十幾年的發展,已經不必用實體來拍攝,而可以依據所給予的原始資料來製作,並且在空間展示其立體影像。那到底全像術可不可以展示包含物體內部的真正三維分布圖,譬如電腦斷層術呢?在這方面,複合全像術還不很成功,但這是可能的。我們在此舉一個例子,這是利用光波的不同波長來顯示物體內部不同距離的資料。  

下載: 訪客無法瀏覽下載點,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一系列物體內部的二維影像 T1,T2,……,Tn,被分別以離軸式全像的方式記錄在全像記錄底片上的 H1,H2,……,Hn 區域中。以參考波RB的共軛波照射全像底片,重建波會向左邊傳播產生這一系列二維影像的實像,在這些實像附近擺上另一張全像記錄底片,再以離軸式全像方式把這些影像記錄下來,就成為我們所要的複合全像片。

以白光來照射這全像片時,對於任何一張二維影像 Tn,與原來記錄全像片時所用的波長相同的光會形成一個同波長的狹縫在 Hn 的位置,其他不同波長的光則會在它的上下方形成該波長的狹縫(與彩虹全像術的情況相同)。若把雙眼固定在某一個狹縫來觀看影像,會發現前方二維影像所屬的波長較短,而物體後方二維影像的波長則較長。

複合全像術是否只能用來展示靜態的影像呢?近年正在發展中的全像放映機(holovideo),就是一種即時成像面複合全像展示器。首先,把觀測區劃分成許多細長的垂直觀測狹縫,每一個狹縫理想上只允許看到該方向的二維影像。為了讓全像片上每一個像素都能被觀看到,對於每一像素必須計算它的基礎條紋,使得它的繞射光可以被繞射到對的觀測狹縫。把屬於某一觀測狹縫的全像面上的基礎條紋乘以該方向影像的振幅,就形成該觀測狹縫的全像資料。

對於不同的觀測狹縫,由於繞射光的方向不同,因此,計算出來的全像基礎條紋是不一樣的。每一個觀測狹縫的全像基礎條紋乘上該方向的影像亮度(振幅)之後,再全部加總起來,就形成全像片表面上所需的資料。

把這些資料一個像素接著一個像素送入全像放映機中的聲光調制器上,再以雷射光把它讀出,並利用掃描器與光學系統把每一像素的全像資料送到空間中某處,形成即時的成像面全像片。這虛擬的全像片資料繼續傳播,就可讓觀察者的雙眼在觀測狹縫處看到兩個視角略微不同的影像,進而由大腦解讀為立體影像。當然,如果觀察者的雙眼左右移動,就可看到視角連續變化的立體影像。

在全像放映機中,為了加快播放的速度,每一個觀測狹縫所需的基礎條紋都是事先計算好,而且不變的。要換成下一個影像,只需把各方向的二維影像各自乘上基礎條紋即可。

複合全像術還有哪些應用呢?既然複合全像術牽涉到把一系列二維影像安排成可以被觀察到的立體影像,它很自然的一個應用便是全像印表機(holoprinter)。無論原始資料是由掃描或攝影取得,還是由電腦產生,如果在印出的過程,把它安排成由一條條細長全像片組成的平面型複合全像片,那麼在觀測過程便可以看到立體影像。

過去幾年的研究著重在把全像片拍成反射式全像片,如此,由於多層膜的波長選擇性,即使用白光來照射,也能重建出清楚的影像。當然,若要重建出全彩影像,則對於每一張二維影像,在拍攝過程中必須以三原色光把三原色影像拍攝在底片上的同一位置。

若要增加垂直方向的視差,也有把全像片分割成矩陣陣列的方法,在每一小方塊區域內記錄該方向的二維影像,如此,單眼觀察全像片時,會透過矩陣的每一小方塊,看到一部分影像。觀察者的眼睛上下左右動時,都會看到屬於該方向的二維影像。這樣,雙眼所融合的立體影像不僅具有水平視差,也具有垂直視差。


一、以波長 λ 的平面波正射到周期d的光柵(條紋的振幅穿透率以餘弦函數的形式分布),兩束繞射光以角度 θ = sin-1(λ卅d)朝著右上方及右下方傳播,穿透光則沿著原入射光的方向前進。為了能看得較清楚,圖中僅顯示一道繞射光。

二、A圖是離軸式全像術的拍攝裝置,由物體散射的物波和反射鏡反射的參考波必須同調,才能記錄出好的全像片。B圖是以原參考波照射全像片來產生原物的虛像給觀察者。

三、以一束正射平面波與一個發散球狀波照射記錄底片時,在其面上的光波分布圖案(正確的圖案亮度應該是以餘弦函數的形式分布)。左圖是球狀波點光源離底片較遠時,右圖則是較近時,圓心的位置則是光點在底片上的投影處。

四、以波長是 λ 的平面波照射同心迴光板(振幅穿透率是餘弦函數分布)ZP 時,重建實像和虛像與 ZP 面的關係。A圖是同軸式 ZP,其兩個重建影像光與直接穿透光無法分離。B圖是離軸式 ZP,它相當於只用了A圖的上半部,因此,虛像波是朝右上方傳播,而實像波則是朝右下方傳播,當走了一段距離後,它們可以和直接穿透波分離。

五、彩虹全像片的製作與觀測方法:步驟(a)是離軸式全像片拍攝圖,物光 OB 與參考光 RB 在記錄底片 H1 處干涉形成全像片。在步驟(b)中把離軸式全像片 H1 以一狹縫遮住,再以原參考波的共軛波 RB 讀出物體實像到記錄底片 H2 附近,加入另一道參考波 RB 干涉形成第二張全像片。在步驟(c)中再以上一步驟參考波的共軛波(此時改用白光)照射彩虹全像片 H2,觀察者可在重建之彩虹狹縫組處觀看影像。

六、以不同波長代表物體內部不同距離的二維影像的全像製作系統示意圖。

...
瀏覽完整內容,請先 註冊登入會員
分享分享0收藏收藏0支持支持0
若新密碼無法使用,可能是數據未更新。請使用舊密碼看看。

使用道具檢舉

帖子
121
積分
0 點
潛水值
20826 米
頭香
發表於 2009-8-17 01:17 AM|只看該作者
全像術在國內較有名的大概就是中央大學了
裡面有很多教授在做全項顯示以及全項儲存~
有興趣的可以到中央光電所研究一下~

使用道具檢舉

doctor521205 該用戶已被刪除
3
發表於 2011-3-2 09:10 PM|只看該作者
分享使你變得更實在,可以使其他人感到快樂,分享是我們的動力。今天就來分享你的資訊、圖片或檔案吧。
太多物理牽涉= =害我看不太冬
干涉跟繞射高中後就都忘光光= =
如果你忘記伊莉的密碼,請在登入時按右邊出現的 '找回密碼'。輸入相關資料後送出,系統就會把密碼寄到你的E-Mail。

使用道具檢舉

Rank: 2Rank: 2

帖子
172
積分
254 點
潛水值
33557 米
4
發表於 2011-3-2 09:38 PM|只看該作者
感覺很值得期待!
希望這款遊戲也能有許多神人來製作
若對尊貴或贊助會員有任何疑問,歡迎向我們查詢。我們的即時通或MSN: admin@eyny.com

使用道具檢舉

greatsuccess 該用戶已被刪除
5
發表於 2015-2-26 08:17 AM|只看該作者
Albrecht Bethe (German: [ˈhans ˈalbʁɛçt ˈbeːtə]; July 2, 1906 – March 6, 2005) was a German and American nuclear physicist who, in addition to making important contributions to astrophysics, quantum electrodynamics and solid-state physics, won the 1967 Nobel Prize in Physics for his work on the theory of stellar nucleosynthesis.[1][2]




使用道具檢舉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Powered by Discuz!

© Comsenz Inc.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切勿上傳和撰寫 侵犯版權(未經授權)、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回頂部